《一个勺子》讲述的是聪明人和傻子的故事,镜头对准了大西北,有着极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而在这地域特色的背后,观众能感受到陈建斌导演正朴素地讲着故事,而这故事因悬疑而抓紧了观众,偏偏在讨论时透着一股诗意。
如同3月26日陈建斌在微博晒出了自己写给家乡新疆棉花的小诗一样,他将新疆的棉花比作“从泥土里长出的云”,其中用词的温柔婉转,很难与他平时的个人形象联想起来。都知道陈建斌导演来自新疆,所以他从不吝赞美家乡,不管是此前的美食,还是此次的棉花,言辞中永远透着热爱。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陈建斌在导演在电影创作风格上有着一股朴素的诗意。
勾人的悬疑
看完《第十一回》最大的深有感触是陈建斌导演开始探讨艺术性和商业性的融合,因为在勾人的悬疑面前,大部分的电影观众是无法拒绝的。年轻时候的一桩凶杀案,却在中年时被市话剧团改编成了舞台剧。陈建斌扮演的马福礼作为事件的当事人,有着难以言状的困苦,同时,马福礼原本并不顺遂的中年生活也起了风波,周迅把马福礼妻子金财铃这个角色演绎得生动有趣,金财铃这个人,人如其名,既财迷,又咋呼,干活麻利不服输,打老公脚板心的梗让观众看得忍俊不禁。另一条线里,大鹏饰演的胡昆汀开始被马福礼整得一头雾水,律师也开始寻求真相还他清白。此时的马福礼看起来像极了我们身边某一个不顺遂的中年男人,整日焦头烂额的样子既接地气又让人心生怜悯。
相较陈建斌的处女作《一个勺子》里的极简,《第十一回》明显有了更为烧脑的设定,其中,马福礼与话剧团的纠葛、马福礼对家人关系的处理、话剧团导演及演员的内幕故事,这三条线索糅合成一股结实的藤,观众必须顺着这条藤来摸瓜,找到故事的答案。三条故事线相互影响,从而丰富了电影故事的层次性。
荒诞的幽默
电影中的角色多为普通平民,相较话剧团的艺术创作,有着明显的戏剧冲突。这些冲突放到《第十一回》的剧情里,成就了不少幽默的桥段。马福礼苦苦挣扎着,向剧组表达自己的诉求,他也像所有的寻常人一般,害怕外界异样的眼光。某种意义上来说,马福礼就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不太机敏又倔强固执的“勺子”。